fdgdf dfg fggg fdggg sdfsdf
從八大國的思維看人類世界的未來從八大國的思維看人類世界的未來 2006-05-14 文 / 黎鳴 一個大國,或一個大民族、一個大社會,就如同一棵大樹,它們都會有“根”。根不同,樹也就不同。而根,是在各自歷史傳統中逐漸形成的。 什麼是大國(或大民族、大社會)的“根”呢?西方人認為是思想,是社會中人們的思維方式,東方人則認為是權力,或掌權的能力、方式。這種認識的差異,可以在西方人與東方人的各自歷史的記錄中清楚地看出來。西方人的歷史重視思想,大思想家的歷史地位永遠高於其他人,包括帝王。東方人反是。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歷史,沒有思想家的地位。孔子可能是特殊的例外。但即使是孔子,在【史記】中也只有“世家”,與諸侯平齊,而遠在帝王的“本紀”之下。至於後來其他的思想家,索性湮滅無聞,或者可以認為,中國後來實際上已經沒有了思想家,中國人根本就不需要思想家。日本人的歷史也是一個樣,但與中國還是有不同。近前不久,日本人在印製鈔票上作了一次歷史性的大變動,即用近代以來出現的思想家,如福澤渝吉、中江兆民等人的肖像取代過去貞德太子、伊藤博文等政治人物的肖像,以示對思想家的敬重。可是從小泉首相等政治人物一而再、再而三的拜鬼的事情來看,這種歷史變動的價值還是被忽視了;畢竟小泉拜的不是思想家的魂,而是歷代為權力而內外殺伐的鬼,乃至包括被世界法庭宣判為戰爭罪犯的惡鬼。日本人還在做用軍事力量和戰爭威脅鄰國,為其過去的罪惡歷史招魂並立國的幻夢。 儘管東方人自己主觀上認為,其“根”在政治權力,但客觀上,其真正的“根”依然在思想,在其思維方式。這應該看成是全人類共同的歷史真理。東方歷史,特別是中國的歷史,實際是違背人類歷史真理的歷史。沒有探索真理的思想,自然也就沒有真理。這是中國人長期以來輕視思想和思想家的必然結局。 一 我想討論的八個大國如下:英、法、德、美、俄、日、印、中。 從地理位置來看,英、法、德、美屬於西方國家;日、印、中屬於東方國家;俄居中。 從時間因素的歷史重要經典來看,印、中屬於古典國家;英、法、德屬於近典國家;美、俄、日屬於今典國家。 從人種的因素來看,英、法、德、美、俄屬於白種人國家;日、中屬於黃種人國家;印居中。 從文字來看,英、法、德、美、俄、印均屬於拼音字母文字國家;中為象形方塊文字國家;日居中。 從政治體制因素來看,英、法、德、美、俄、印、日均屬於完全憲政國家;中屬於非完全憲政國家。 ………… 對於各國歷史來說,以上因素雖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最重要的還在於其“根”,在於其思想,或思維方式的根本差異。談到思維方式,可能不像上面各種因素,可以分析得那麼清晰,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可能相互交叉、互通有無。因此,關於各國人士思維方式的差異,實際上是同中之異,或同中之特異,或最突出、最強化之異。所以,下面對各國人士思維方式所運用的概定之詞,不必是指獨具,而是指相互比較之下的獨強、獨特之具。 二 根據本人對人類思想史、思維史的理解,我對各大國人士思維方式的特徵作出如下判斷: 英國:實驗主義,尤顯主觀唯心傾向; 法國:實證主義,尤顯機械唯物傾向; 德國:思辨主義,尤顯客觀唯心傾向; 美國:實用主義,尤顯唯利的主觀唯心傾向; 俄國:實辨主義,尤顯實物思辨、民粹實證的唯物傾向; 日本:拿來主義,尤顯實利、實力的主觀唯心傾向; 印度:普度主義,尤顯輪回、果報的客觀唯心傾向; 中國:大同主義,尤顯道德獨斷、復古的客觀唯心傾向。 三 下面略作解釋。 英、法、德是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的三個最重要的近典國家。何為近典國家?即為西方及全人類提供了近代最重要的哲學經典文獻的國家。近典與古典相對稱。古典文獻出自希伯來(神學經典—聖經)、希臘(哲學經典)、中國(人學經典—儒經、道經、墨經等)和印度(神學、人學經典—吠陀、奧義書、佛經等),順便說說,佛經更多地是保存在中國。 近代西方的,實際也是全人類的大思想家,絕大部分都出自英、法、德三國,其中法國的笛卡爾號稱西方近代哲學之父。下面分別列出英、法、德三國的思想家名單(不一定完全): 英國:培根(1561-1626)、霍布斯(1588-1679)、洛克(1632-1704)、牛頓(1642-1727)、貝克萊(1685-1753)、休謨(1711-1776)、亞當.斯密(1723-1790)、邊沁(1748-1832)、馬爾薩斯(1766-1834)、李嘉圖(1772-1823)、約翰.斯特勞斯.穆勒(1773-1836)、達爾文(1809-1882)、斯賓塞(1820-1903)…… 法國:笛卡爾(1596-1776)、帕斯卡(1623-1662)、孟德斯鳩(1689-1755)、伏爾泰(1694-1778)、拉美特利(1709-1751)、盧梭(1712-1778)、狄德羅(1713-1784)、霍爾巴赫(1723-1784)、孔德(1798-1857)…… 德國:萊布尼茨(1646-1716)、康得(1724-1804)、費希特(1762-1824)、黑格爾(1770-1831)、謝林(1775-1854)、叔本華(1788-1860)、費爾巴哈(1804-1872)、馬克思(1818-1883)、尼采(1844-1900)…… 以上三國的思想家們的思維方式,往往因第一個思想家的出現而顯示出其特徵。例如,英國的培根,號稱實驗主義之父,而哲學上成就最大的其實是休謨,他的經驗主義的哲學追隨貝克萊,而具有濃厚的主觀唯心色彩。 法國的第一位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笛卡爾,他被後人號稱為西方近代哲學之父,他的三實體假說(物質實體、心靈實體、上帝實體),實際上為後世的哲學三大派別的劃分奠定了基礎。這三大派別分別為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笛卡爾不僅是哲學家,更是一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甚至還可以稱之為機械唯物論和唯理論之父。法國的唯物主義既得自於笛卡爾的影響,也得自於英國霍布斯、洛克的影響,尤為百科全書派的各位思想家們所發揚光大。法國的實證主義,更因為孔德的哲學總結而影響了西方。 德國的第一位最重要的哲學思想家是萊布尼茨,他被稱為世界上最全面的天才,不僅是哲學家,而且是傑出的數學家。他接過了笛卡爾的唯理論的旗幟,把理論思辨進行到底。然而,最終把思辨的旗幟舉到最高的是康得。思辨的客觀唯心主義色彩在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人的努力下,更加濃厚,但也被愈來愈推向了歧途和末路。費爾巴哈作了唯物主義的叛逆,馬克思更讓唯物主義回歸了思辨。尼采則是對一切思辨的叛逆,他把思想推向了非理性的詩的言說。 美、俄、日屬於今典國家。所謂今典,是對英、法、德三國近代經典的拷貝、移植、模仿。嚴格地講,這三國都未能真正湧現出像上述英、法、德三國那樣堪稱創造了全人類經典的大思想家。 美國先是繼承英、法,到了20世紀兩次大戰之後,更受益於德國猶太移民的影響。美國的實用主義之父是皮爾斯(1839-1914),又發揚光大於詹姆斯(1842-1910)和杜威(1856-1914)。皮爾斯是一位工程師,他提出概念的意義在於效果,無效果即無意義。詹姆斯是一位心理學家,他認為,凡是方便有用的即是真理。杜威是一位社會學家和教育家,他同樣認為,成功、效用即是真理,人的一切創造,都旨在工具,並提倡工具主義。當然,他們也都是哲學思想家。但不必諱言,作為哲學思想家,比之前述的英、法、德三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均缺乏真正的創新性,而是走了極端。這種極端雖然讓美國在20世紀下半葉以至今天大大獲益,以至成為了21世紀當前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科技、美國的武器、美國的文化、美國的思維方法和行為習俗等等,不僅游走於亞、非、拉。而且倒灌入歐洲,甚至英、法、德等近典國家。應該指出,從近期表面上看,似乎蒸蒸日上,實際上,其思想和行為負面的影響,正在遺害於全人類,包括歐洲的三個近典國家在內。西方思想最後終結於美國的實用主義,這應該引起全人類,尤其西歐的英、法、德三國人士特別的深思。 俄國初起的思想模仿法國,接著是德國,亦受其東正教宗教、神學傳統的影響。俄國人的大思想家與其說是哲學家,莫如說是文藝評論家和文學家。別林斯基(1811-1848)被俄國人稱為近代俄國知識階層之父,此外還有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和杜勃羅留波夫(1836-1861)。 文學家則首稱陀思妥也夫斯基(1821-1881)和托爾斯泰(1828-1910)。他們有著濃厚的實證主義、唯物主義、民粹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思想。從德國傳入的思辨主義也雜揉其中,這在俄國的知識份子中,構成了一幅相當迷人的圖景,俄國人在近半個世紀中所取得的種種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與此密切相關。 日本是第一個進入今典時代和領域的黃種人國家。它與俄國、美國具有相似之處,即其思想資源均來自對英、法、德三個近典國家的拷貝、移植和模仿。日本在中古時代曾模仿中國,其國家的建制、文字、思想均照搬中國,以至盛唐時期中國的面貌,今天還得到日本去參觀。日本人在近現代學習、模仿、拷貝起西方來,依然是恭敬畢一,能做到儘量維妙維俏,這就是日本人能取得成功的拿來主義的奧妙。與美、俄一樣,作為一個今典國家,它也未能湧現出像英、法、德那樣世界一流的大哲學思想家,但他們的恭敬畢一的拿來主義的胸懷,也確實讓他們具有了令他們自己感到欣慰的思想家人物,他們甚至還決定,把思想家的地位提高到超出政治家的高度,例如,他們以福澤渝吉、中江兆民等思想家的肖像取代鈔票上貞德太子、伊藤博文等政治家,以取得日本公民的更新思想信仰的文明發展的態勢。不管如何,這的確是令人欽佩的。 日本的“近代哲學之父”是西周(1829-1897),他給日本人帶來了法國孔德、英國穆勒、邊沁的實證主義和功利主義。“日本的伏爾泰”是福澤渝吉(1835-1910),“日本的盧梭”是中江兆民(1847-1901),“日本的康得”是大西祝(1864-1900),日本的“獨創哲學”的代表者是西田幾多郎(1870-1943),日本的提倡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種”邏輯的哲學家是田邊元(1885-1962),日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代表人是河上肇(1879-1946)。中國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其實最早從日本傳來。 日本人的“根”是拿來主義,實質上是功利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甚至法西斯主義,後來由於美國的佔領,也受到美國實用主義的影響,愈來愈加強了實利主義和實力主義。這種“根”決定了他們不太可能有太多太高的發展前景。美國的衰落也將同時是日本的衰落。 作為今典國家的美、俄、日,在國家現象上超越了英、法、德等近典國家,但在思想的高度上則只能是英、法、德三國的餘絮。這三個國家均未能產生全人類級的大哲學思想家,例如我心目中的摩西、耶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笛卡爾、休謨、康得、孔子、老子、墨子、佛陀。 剩下的兩個大國是印度和中國。這是五千多年來惟一還保持了一點點原汁原味的古典仁愛精神的兩個古典國家(另外的兩個古典精神是古希伯來信仰精神和古希臘求知精神)。這也是他們的人口最多的重要原因之一。直到今天,這兩個國家依然缺乏對近典精神的真正的移植和融合,還始終停留在今典國家陰影的籠罩之下討生活。到了21世紀,這種狀況已經難以再堅持下去了。巨大的人類思維和文化的革命將在這裏發生。今後的兩百年,將很有可能是這兩棵古樹爆發出新芽的時代,但也很可能會有徹底沉淪的危險。 印度的古典是吠陀、奧義書,印度的古代偉人、大思想家是佛陀。雖然佛陀出生在尼泊爾,但他活動的範圍主要在印度。印度人經常提到的哲學家,古代有商羯羅(788-820),他主張梵我不二。近代有辯喜(1863-1902)、泰戈爾(1861-1941)、甘地(1869-1948)、拉達克裏希南(1888-1975)等。辯喜是“新吠檀多派”首領,主張梵是世界最高精神。泰戈爾是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哲學家。甘地是印度的國父,主張“非暴力”、“苦行”和“真理即神”等原則。拉達克裏希南是前印度副總統,哲學家。 印度思想始終堅持普度(眾生)主義,所謂普度,即普遍讓一切人、生靈渡過苦海。印度人認為,人的全部生活即是苦難,超脫度過苦難之路即是求得真理之路。更具體的做法即是冥思、遁世、輪回、果報。 印度與中國的顯著不同在於,自從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到1950年印度獨立,其間局部和全部接受英國殖民地統治的時間,達三個半世紀之久,以至印度今天的官方語言依然是英語。從這一點即可看到,印度人的思維方式,至少在上層和知識份子中,已大大不同於他們過去幾千年的思維傳統。雖然傳統的力量也往往是非常頑強的,也正是因此,今天的印度,仍舊常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間的糾紛和種姓制度的陋習而苦惱不堪。 說到我們中國自己的“根”,我的判定是大同主義,以及道德獨斷主義和復古主義。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全都只出現在古典時代的先秦:孔子、老子、墨子。秦漢之後,就只有少數啼冤號屈的傑出詩人,以及大量為統治者歌功頌德的卑賤文人。近兩千多年來,中國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一直處於停滯的狀態。直到近現代,西方近典也難以進入中國人的心靈。中國不像日本,沒有自己的“近代哲學之父”,更沒有自己的“中國的伏爾泰”、“中國的盧梭”、“中國的康得”。中國古典的“大同”理想,順應秦漢的遺風,依舊變成了“大專制一統”。專制的權力取消了上述的一切。除了有種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主義”的名稱之外,中國依舊在喧囂著傳統道德獨斷以及新的復古主義。中國兩千多年來是個沒有哲學,也不允許有哲學的國家。所以,自然也出現不了哪怕與今典國家美、俄、日相齊平的思想家人物。 但不能不看到,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之間的近四十年中,也即在中國短暫的亂世之中,也曾出現過幾位傑出的人物,如第一個提出了立憲主張的康有為(1858-1927)、為實現憲政發起了多次革命的孫中山(1866-1925)、把“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旗幟舉到中國來的陳獨秀(1879-1942)、把拿來主義帶到中國並對中國歷史發起了致命攻擊和揭露的魯迅(1881-1936)、從美國把工具主義和“自由”的旗幟帶到中國來的胡適(1891-1962)等等,這一段時間眼看著中國人的啟蒙時代將可能來臨。然而,這一切,均在日本對中國的武裝侵略之中化為了泡影,並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重又進入了秦漢式的大專制一統國家。中國人重又回到了漫長歷史中等待啟蒙的蒙昧狀態之中,甚至還更喪失了啟蒙的可能。什麼是啟蒙?啟蒙即是讓每一個人自己用自己的腦袋去思維,去衝破一切傳統的成見和迷信。最近二十多年的中國,經濟開放、社會開放,似乎又讓人看到了一線希望。 四 上面用最概括的語言,論述了當今世界八個大國的思維之“根”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觀根知樹,觀樹知果,觀果知新生。觀思想知大國,觀大國知人類,觀人類知眾生。 上面用古典、近典、今典三個概念對八個大國進行了思想分類。何為古典或古典精神?古典精神有三:信仰精神、求知精神、仁愛精神。信仰精神來自希伯來的一神論宗教及其經典,求知精神來自古希臘的哲人及其著作,仁愛精神來自古中國和印度的聖人及其經典——儒經、道經、墨經、佛經等。 何為近典或近典精神?近典精神亦有三:實驗主義、實證主義、思辨主義。這三種精神分別來自英、法、德三國的哲學思想家的著作。應該指出,近典的三種精神從歷史淵源上追隨並繼承了希伯來的信仰精神和希臘的求知精神,是這兩種古典精神的雜交產物。 何為今典或今典精神?今典精神亦有三:實用主義、實辨主義、實利(力)主義。這三種精神分別來自美、俄、日三國的哲學思想家的著述。應該指出,今典精神是近典精神推向極端和終結的產物,是從極端有利於人類逐漸向極端有害於人類轉化時期的過程的最後的展開。 古典精神寧靜、厚朴,而富於人性情感。希伯來先知堅持惟一神信仰而求平等;希臘哲人堅持惟一真知而求自(民)主;中國聖人堅持惟一道——仁愛而求世界大同;印度聖人堅持惟一梵——慈悲而求普度眾生。 近典精神躍動、敏捷,而富於理智活力。近典精神把信仰精神、求知精神結合起來展開為實驗精神、實證精神和思辨精神,或又稱主觀唯心精神、唯物精神和客觀唯心精神。 今典精神衝動、銳利,而顯得冷酷無情。今典精神把近典精神愈來愈向實用主義、實辨主義、實利(力)主義的極端方面轉化,已經不再是高揚人性,而是反而愈來愈戕害人性,以至愈來愈製造人類普遍的生態破壞——自然生態破壞、社會生態破壞和心靈生態破壞。 在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中,不斷湧現出了少數非凡的天才,他們為全人類創造了人性的智慧,也即全面思維的方法,他們是人類中最偉大的思想家。如下的12位,我認為是最無可非議的偉大人物:摩西、耶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笛卡爾、休謨、康得、孔子、老子、墨子、佛陀。他們全都只出現在古典時代和近典時代,而且近典時代的大思想家是綜合兩種古典精神的大家。在近典時代,把古典精神與近典精神結合得最好的是猶太人,所以直到今天,在世界各民族中,猶太人顯得最精,也即最聰明。到了今典時代,繼承近典精神最完整,而且吸納了最多猶太人的是美國,所以美國顯得最強大。 今典時代的思想,只有對近典精神的推廣、擴大,並沒有太多的創新。未來的時代,將應是上述所有三種古典精神全面綜合的時代,未來的大思想家只能出現在把近典精神同東方的古典精神作出最全最新綜合的人們之中。這樣的大思想家更可能出現在擁有大同理想精神的中國,或擁有普度理想精神的印度,致於終究出現在何處,那只能讓未來的歷史去證實。在這方面,中國既有比之印度的長處,例如中國的大同理想中已包含有印度的普度理想,這是因為佛陀的佛學早在兩千多年前即已傳到中國從而影響了中國,而反面觀之,印度並沒有接受中國古典精神的任何影響;但中國也有比之印度的弱點,即中國至今也沒有達到讓思想之花自由開放的體制境界,以至任何新思想的湧現都很有可能依舊遭到扼殺的傳統命運。中國人有希望嗎?這只能讓希望本身去冒險。人類歷史長期以來對中國人是非常不公正的。但我還是堅信,經受了兩千多年苦難的中國人,終究會有一天,會獲得公正的報償。正是因此,我要不斷地叩問,問人性、問天命,包括問歷史本身。我決心重審一切歷史,逼迫歷史對我作出回答,還中國人以公正!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1234567890
留言列表